技術支持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技術支持 > 沉降傳感器有哪些注意事項
沉降傳感器有哪些注意事項
發布日期:2025-09-19 瀏覽次數:68
沉降傳感器作為監測結構或地基沉降的關鍵設備,廣泛應用于建筑、橋梁、隧道、地質災害預警等領域。為確保其測量精度、延長使用壽命并保障安全,使用時需注意以下事項:一、安裝前的注意事項
- 選址合理性
- 避免安裝在振動源(如重型機械、交通干道)附近,減少外部干擾。
- 選擇地基穩定、無積水或凍土的區域,防止因環境變化導致傳感器自身沉降。
- 確保安裝面平整、堅固,與被測結構剛性連接,避免因接觸不良引入誤差。
- 環境適應性
- 根據傳感器防護等級(如IP67、IP68)選擇適用場景,避免長期浸泡或暴露于腐蝕性環境。
- 高溫、低溫或惡劣濕度環境下,需選用耐溫防潮型號,或采取保溫/除濕措施。
- 雷電多發區應安裝防雷裝置,防止感應雷擊損壞傳感器或數據采集系統。
- 設備兼容性
- 確認傳感器量程、精度與監測需求匹配(如微沉降監測需高精度傳感器)。
- 檢查供電方式(直流/交流)及電壓穩定性,避免電壓波動影響輸出信號。
- 確保通信接口(如RS485、4-20mA、無線)與數據采集系統兼容。
二、安裝過程中的注意事項
- 規范操作
- 嚴格遵循安裝說明書,避免野蠻施工導致傳感器損壞或位置偏移。
- 使用專用工具固定傳感器,確保安裝螺栓扭矩符合要求,防止松動或過緊。
- 水平儀校準傳感器安裝角度,確保測量軸與沉降方向一致。
- 防干擾措施
- 電纜敷設時遠離動力線、高壓設備,采用屏蔽電纜并單端接地,減少電磁干擾。
- 避免電纜過度彎曲或拉伸,防止內部導線斷裂或接觸不良。
- 安裝防護罩或套管,防止機械損傷(如動物啃咬、施工碰撞)。
- 初始校準
- 安裝完成后進行零點校準,記錄初始讀數作為基準值。
- 模擬沉降場景(如手動加載)驗證傳感器響應是否線性且無遲滯。
- 多傳感器聯用時,需同步校準時間戳,確保數據時空一致性。
三、使用中的維護與監測
- 定期檢查
- 每月檢查傳感器外觀是否完好,連接件是否松動,電纜有無破損。
- 清理傳感器表面灰塵、積水或雜物,防止堵塞或腐蝕。
- 惡劣天氣后(如暴雨、地震)需立即檢查設備狀態及數據異常。
- 數據監控
- 設置合理報警閾值,當沉降速率或累計量超限及時觸發預警。
- 定期分析歷史數據,識別趨勢性變化(如加速沉降),提前干預風險。
- 對比多傳感器數據,排除單點故障或局部干擾,提高監測可靠性。
- 防誤操作
- 禁止非專業人員觸碰或調整傳感器參數,避免誤修改量程或校準值。
- 施工區域設置警示標識,防止機械碾壓或人為破壞。
- 數據采集系統需設置訪問權限,防止未經授權的數據篡改或刪除。
四、特殊場景的注意事項
- 長期監測項目
- 選用低功耗、高穩定性傳感器,減少更換頻率及維護成本。
- 配備備用電源或太陽能供電系統,防止斷電導致數據中斷。
- 定期備份數據,避免因設備故障丟失關鍵信息。
- 動態沉降監測
- 選用高頻響應傳感器(如激光位移計),捕捉瞬時沉降變化。
- 優化采樣頻率(如100Hz以上),避免信號失真或混疊。
- 結合加速度計或傾角儀,區分沉降與振動、傾斜等復合運動。
- 地下工程監測
- 傳感器需具備抗滲、抗壓性能,適應地下潮濕、高壓環境。
- 采用無線傳輸技術(如LoRa、NB-IoT),減少布線難度及信號衰減。
- 結合地質雷達或應變計,綜合分析沉降與地層變形關系。
五、常見故障排查
- 無數據輸出:檢查電源、通信線路是否接觸良好,傳感器是否損壞。
- 數據波動大:排查電磁干擾、機械振動或安裝松動問題。
- 讀數偏移:重新校準傳感器,或檢查環境溫度、濕度是否超出工作范圍。
- 響應遲滯:清理傳感器表面污垢,或更換老化元件(如彈簧、阻尼器)。
聯系方式
電話
021-51691919
傳真
021-67755185